“朝氣之星”畢玉龍:滿懷朝氣扎根基層,攻堅克難向上生長
發布日期:2022-02-25 瀏覽次數:5329
繼集團公司“優秀共產黨員”,省天然氣公司“優秀共產黨員”“安全生產先進工作者”等榮譽,壬寅伊始,生產技術部設備管理畢玉龍又斬獲“朝氣之星”殊榮。
他辦公室的柜子里常年放著一包沉甸甸的“寶貝”,一半是數張紅彤彤的榮譽證書;另一半是他多年來的手寫工作筆記,“重點工作標注五角星,已經完成的畫上勾”,10本筆記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。這兩者共同記錄他輾轉安徽多地,在輸氣工、安全員等一線崗位努力向下扎根,繼而向上生長,成為站長、運行專工、設備管理人員的點點滴滴,勾勒出他自基層走來的青春足跡。
從無到有,精準匯編工藝流程圖
2016年2月,他正式接手一項重要工作,即按現有工藝匯編35個站場和44座閥室的工藝流程圖。時間緊,任務重,各站場的工藝流程圖五花八門,既有電子CAD版本的,也有以前竣工留下的紙質資料。畢玉龍說,剛開始感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,難關重重。
缺乏畫圖經驗讓他在“入門關”就兩眼一抹黑。經領導指點,他決定從頭學起,逐步攻克VISIO軟件。彼時,畢玉龍還住在龍塘的單位宿舍。白天奔波于站場一線,一周有三四天在外出差,待晚上返回已經7點多,他拖著疲憊的身軀挑燈夜戰,在網絡上查找教程。困的時候就喝一口濃茶提神,熬夜到12點成為那段時間的常態,他說:“幾乎顧不上家里,偶爾電話也是匆匆幾句就掛斷,再繼續畫圖。”他靜下心來慢慢摸索,一個多月后,軟件應用終于得心應手。
站場僅主要設備數量就已過萬,所有設備累計約3萬個,數量龐大,加上部分銘牌并不清晰,“審核關”再度給畢玉龍的工作增加不少難度和挑戰。他一一比對各站場發來的信息,遇到錯誤及時標注修改;蚌埠、懷遠等老站材料缺失,畢玉龍就親赴現場,在A4紙上手繪草圖,另外拍下三四十張現場照片供后期核實,力保信息準確無誤。“歷時一年,反反復復核對了一兩百次,直到17年出版。”他說。
這本124頁、圖例清晰、內容詳實的《工藝流程圖匯編》可是發揮了大作用。以前查找各個站點的工藝需要翻找許久,現在只要拿到這本圖冊,各種線路圖、站場圖都一目了然。
以身作則,主動擔當責任使命
2018年4月,任管道運行中心運行專工的畢玉龍在所轄廣德支線徒步巡線,仔細勘察片區110多公里管道的安全性。廣德地區地勢復雜,天然氣管道在大山深處蜿蜒延伸,山間林里“藏著”不少捕獸器,野豬蛇蟲也不罕見。畢玉龍說,既然工作交代到他手上,他就必須認真負責,想要發現問題就不能繞開不好走以及危險的路。
有沒有發生地質災害,管道標示樁位置是否偏離,種種安全問題都讓他掛心。他帶領基層員工每天翻山越嶺至少6個小時,日行程超過14公里。
在一次“鉆山”過程中,畢玉龍和另一位同事“失聯”了。原來當地竹林茂密,山中道路并不清晰,用手撥開竹枝才能勉強前行,手機恰好也失去信號。身處野外,剛開始他感到十分慌張,但還是盡快冷靜下來,根據管線走向大致判別方向,帶著同事一直朝一個方向行走,足足一個多小時才摸到正確的道路。
畢玉龍與同事用腳步丈量管道里程,還要忍受身體上的不適。春季萬物復蘇,戶外花粉誘發他原本的鼻炎,戴著厚厚的兩層口罩對他來說也無濟于事。“經常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,感覺又悶又難受,頭也是昏昏沉沉的。”畢玉龍說,那個月最為難熬,但職責所在,不能因為過敏就不去巡線。
未雨綢繆,協調“護航”管道安全
去年,省交控集團突然來文,由于無岳高速改擴建工程,幾十公里天然氣管道將受到影響,要求公司盡快遷改管道。畢玉龍說,道路施工會對管道造成占壓,如不及時處理,一旦形成隱患,管道變形甚至泄漏爆炸等嚴重后果都可能出現。
事關幾十公里管道安全,那可不是小事兒。他接收到任務心里一緊,立即前往現場勘查。高速公路匝道以外沒有一條完整的供人行走的小路,繁盛的草木有近一人高。他帶領兩三人迎著炎炎夏日在樹叢中來回穿梭,藍色的工裝上沾滿汗水和塵土。幾天下來,皮膚都曬黑不少。
經過實地踏勘,畢玉龍已經做到心中有數,他開始和設計院、業主單位反復協商,力爭優化施工方案,在確保管道安全的基礎上減少施工量。
新方案最終順利“出爐”,僅位于桐城互通段、馬堰樞紐段的2處、累計總長241米的管道需要實施保護,無需大面積遷改。管道安全得以切實保障,施工波及范圍大大縮小,所需成本也從1100多萬降低至70萬左右。
攻堅克難,實現“從0到1”的重大突破;肩扛重任,挑起消除管道安全隱患的擔子。畢玉龍穩扎穩打,用踏實勤奮的工作態度、實干擔當的過硬本領,為天然氣管道安全平穩運行貢獻“朝氣”力量。(黨群工作部/程果儀 供稿)